课程介绍

《大学体育》课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精神,是学校教学计划内的课程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课程面向全校所有本科学生,通过体育教学和健身锻炼的全过程,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技巧,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和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行为;熟练掌握2项及以上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顽强拼搏精神、创新精神和积极进取的人生价值观与生活态度,提高适应社会与自然环境能力和抵抗疾病的能力,达到提高身体素质、健康水平和运动健身能力、体育锻炼能力的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课程把身体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技能教育、心智开发等寓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课程强调健康教育和终身体育的理念,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 

(一)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大学体育》属于通识教育平台课。

《大学体育》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学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该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

《大学体育》课程是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得重要途径。

 

(二)教学目标

1、身体与心理健康目标: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掌握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体能的知识与方法,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健康体魄。

2、运动参与与技能目标:熟练掌握两项以上的健身运动基本技能,基本理论,能进行科学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掌握常见运动损伤处理方法。

3、终身体育目标: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并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形成终身体育意识,能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

4、社会适应目标: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与合作精神,能主动关心他人与他人良好沟通,并正确处理好竞争与合作关系。

 

(三)课程设置

(一)学校对一、二年级开设《大学体育》必修课程,一至四学期分别为体育1、体育2、体育3、体育4(四个学期共计112学时)。修满规定学分、达到基本要求是学生毕业、获得学位的必要条件之一。一年级以身体素质训练为主,学生在进行身体素质练习的同时还要学习24式太极拳和定向越野运动;学生第一学年前必须通过基本体育理论知识考核,第二学年前须通过男生50米、女生25米游泳达标。二年级为体育选项课,学生可以在已开设的篮球、足球、软式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武术、跆拳道、散打、健美操、体育舞蹈、瑜伽、轮滑、游泳14个运动项目中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任意一项学习。

 (二)学校对三年级以上学生开设体育选修课。

 

(四)课程结构

(一)为实现体育课程目标,公共体育教研部把课堂教学与课外、校外的体育活动有机结合,学校与社会紧密联系,把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外体育锻炼、校外(社会、野外)活动、运动训练等纳入体育课程,形成课内外、校内外有机联系的课程结构。

(二)根据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和体育课程的自身规律,学校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中华传统及现代休闲运动项目等多种类型的体育课程,打破原有的系别、班级建制,实行网上选项课制,重新组合上课,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运动实践教学中注意渗透相关理论知识,并运用多种形式和现代教学手段进行理论教学,扩大体育的知识面,且需按要求通过体育基本理论知识考核,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努力倡导开放式、探究式教学,努力拓展体育课程的时间和空间。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具有自主选择课程内容、自主选择任课教师的自由度,营造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氛围。

(四)把校园健康长跑、游泳等课外体育锻炼纳入体育课成绩,加强学生锻炼自觉性,促进学生自主锻炼。对部分身体异常和病、残、弱等特殊群体的学生,单独开设以康复、保健为主的体育课程。

 

(五)教学方法

1.自主学习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课程目标的精神、自身的条件和需要,制定并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学生根据课程的目标、自身的条件和需要,制定并完成具体的学习目标。通过课堂教学中教师提供的参考教学资源,利用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所提供的教学网站、电子教案等,掌握技能学习的方法,自主学习。

2.合作学习法:合作学习其目的和核心是提高学生的交往和合作能力,学会分享学习经验和合作探究。通过组织或学生自发组织的各种与教学内容相一致的学生体育社团、课外体育活动以及教学比赛等,使兴趣志向相近的学生,在提高学生之间互相交往和合作的基础上,共同分享学习经验,提高学习成效。

3.探究学习法:利用课堂学习内容,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进行交叉学科的研究和探讨,要求本科学生撰写相关论文,提高科研能力是我们进行的有益尝试。再如不同身体条件学生运动处方的制定、学生参加各种活动表演的套路创编等,使学生在探究学习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提高,在提高中得到满足,在满足中享受体育、热爱体育、参与体育。

教学大纲

202009181705540098.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