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详细内容

新闻中心

我校辅导员张文仙荣获“2010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奖

来源:体育学院 发布时间:2011-05-27 00:00:00 浏览次数: 【字体:

启航网讯  4月27日,由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指导,全国高校辅导员工作研究会、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电视台共同主办,新华网提供网络支持的“2010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活动终评会议在京举行。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经评委会现场投票表决,我校辅导员张文仙荣获“2010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奖。

  据悉评选“2010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旨在宣传表彰一批长期以来、特别是2010年度在履行《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提出的辅导员主要工作职责和要求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在为人师表、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等方面有突出表现的优秀辅导员,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更好地调动和激励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一步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活动开展以来,各地各高校踊跃报名,组委会共收到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近600名辅导员报名材料。

延伸阅读

温暖学生的那束光
 
  我们总喜欢把老师比作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比作吐丝不止、孜孜不倦的春蚕,用自己的奉献,成就着我们每个人光明的未来。但我却总觉得蜡烛和春蚕的比喻过于残忍。因为,我更希望他们能够和我们一起,永远守望青春,温暖心怀……
 
“坚持一下,再坚持下”
 
  10、6、1,这一串数字是张文仙老师最终成为全国39个高校辅导员年度提名奖获得者的历程。从江西省10个年度人物之一,到省内6个入围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200强之一,到最终成为江西省唯一一个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奖获得者,一串简单的数字背后,却蕴含了张文仙太多的努力和付出。这条不长的路,可以说张文仙已经走了近八年。这八年,她对自己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坚持一下,再坚持一下,再坚持一下!”
 
  没有午休,没有周末,手机24小时开机,甚至时常夜宿办公室,这就是张文仙的真实生活。当初的激情早已变为理性,当时的热爱也成为她不能割舍的情感和责任。2003年,大学才刚毕业的张文仙就来到了南昌航空大学成为了一名辅导员。当时是学校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学校新校区建设的初始阶段,那时的教学楼只有3栋,那时的校园放眼看去就是一片黄土地。“我们就像是拓荒一样”,提到当初的艰辛,张文仙笑着说:“当时的条件非常艰苦,学校还开展过‘灭四害’运动。我们和学生同吃同住,连上厕所都要跑很远的路。”但即使这样,也没有吓倒风华正茂的张文仙。“年轻嘛,什么苦不能吃。就是凭着一股子激情,和团队一起坚持了下来。”
 
  当辅导员,又苦又累,工资也不高,为什么张文仙却一毕业就选择了这个职业呢?原来,当年读大学时,张文仙的辅导员就经常给她关怀和帮助,并以公平公正的处事原则深深打动了她。“我想像我的辅导员一样,给同学们提供一些指导和帮助。”张文仙以一个姐姐的身份,细心的呵护着她所带的每一个学生,只要看到这些孩子,她对工作就不会有一丝的懈怠。结婚了,有孩子了,张文仙不仅仅是两百多位学生的辅导员,更是一个嗷嗷待哺孩子的母亲,“做母亲之后,更加理解一个家庭培养一个大学生是多么的不容易,也就更加感到自己身上的担子有多重。”这份沉甸甸的责任感和多年来对学生的深情,使张文仙在这个岗位上越做越好,付出的越来越多。
 
  “我也曾想过换岗,真的,当辅导员很累、精神压力也很大。”张文仙坦言,她也曾考虑过要不要转岗成为一名专任老师。因为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体育学院两百多名学生就张文仙一位辅导员,她不仅仅要做好辅导员的日常工作,还要负责整个学院的党建、团建工作,并且涉及到学生的事情特别多,特别杂,新生的适应与转变教育、大学生党员的培养和发展工作、困难学生的关注和资助、毕业生的就业指导等等,事无巨细,张老师都得亲力亲为,工作的担子真的很重,张文仙坦言:“有时真的觉得心里压力特别大,因为涉及到每个学生的事都是大事,不能有一点的差错,有时真的觉得自己快撑不住了”。学习心理学专业的初衷是为了更好的了解学生,帮助学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这些本想用于帮助学生的理论,张文仙却先在自己身上亲身实践了一番,张文仙开玩笑说:“幸好我读了心理学专业,能及时调节自己。”其实真正的原因是,张文仙思前想后,自己要的到底什么?是清闲的工作,舒适的生活还是别的?最后,张文仙得出了结论:“我是喜欢它才做它,喜欢它才会对它付出,这本来就是我愿意的,这才是我选择的初衷。”于是,这一坚持,又是几年。
 
  “坚持一下,再坚持一下!”就这么一下一下,张文仙自己也感叹就这么度过了八个寒暑,并将继续这么坚持下去。
 
“他们都是我的孩子”
 
  看到张文仙的第一眼,她富有亲和力的微笑就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即使在提到工作中面临的种种压力和困苦时,张文仙也一直都是微笑以对的。然而,在谈到一个话题时,她却悄悄的抹起了眼泪……
 
  “工作这么繁重,您的孩子又小,怎么有时间照顾孩子呢?”只是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张文仙就红了眼眶。“其实这些年我最对不起的就是我的孩子,现在他正是开始懂事的年纪,最缺乏安全感,需要父母的照顾。每次出门我都得和他说‘哥哥姐姐们有事情要妈妈帮忙,所以妈妈不能陪你’”,但即使是这样,小孩也不可能每次都理解,“每次孩子抱着我的腿不撒手,关上门还要听到他哭,眼泪根本止不住,真的太对不起他了。”自己的孩子没时间照顾,张文仙的手机却24小时为学校的大孩子们开着机。
 
  从2006年到体育学院担任辅导员工作,张文仙就知道这个压力非常大,体育学院的学生比起普通本科生有一些自身鲜明的特点,他们个性张扬,活泼好动,因为参加竞技比赛的特殊性,他们争强好胜,永争第一,这种要强的个性也使得他们的情绪最不稳定,有时甚至说是“很难管理”。但张文仙却用她瘦弱的肩膀,一个人稳稳的挑起了体育学院学生工作的重担。“我培养了一批非常优秀的学生干部,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模范作用,只要一个带一个,就会营造出良好的学院风气。” “我始终相信用真心去关怀学生是最有用的。学生能够体会到你是为他好,尤其是体育学院的孩子们,他们特别重感情,懂感恩。我带出来的孩子,个个都是好样的!”
 
  当然,光是慈爱的关怀也很难有效的管理体育学院222名调皮的孩子,张文仙办事情非常讲原则,她的原则性也让他们孩子们特别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因为他们内心明白一旦违反了学校的制度,他们的张老师会按照制度办事。张老师做事特别认真负责,比如学生的入党材料,体育学院至少都要审查三遍,她的工作态度也潜移默化的影响了她的学生。
 
   “他们都是我的孩子,以前我把他们当成弟弟妹妹,现在我更多的是把他们当成我的孩子,看到他们能够上进,能够有作为,就是我最大的满足了!”“每年的毕业晚会,我总是悄悄离开晚会现场,因为我舍不得我的孩子们”,就是这份母亲般的大爱,让张文仙成为了孩子们心中最可爱的人。
 
“到基层去体验生活”
 
  在张文仙的带领下,同学们开展了爱心助老、服务社区、关注弱势群体等一系列志愿公益活动,体育学院的志愿者服务团队连续三年被评为“南昌航空大学优秀服务队”。2010年7月,她还带领体育学院的志愿者服务队赶赴江西九江地区开展“爱心助老,关注弱势群体”活动。被“新华社每日讯”、“江西高教网”、“启航网”等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
 
  大学生应该担负起社会责任,张文仙介绍说,那些孤寡老人,农民工子女都非常需要社会的关爱。有些大学生尤其是在城市里长大的孩子往往很少接触很少去关注这些弱势群体。我们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去一些乡村小学,看到那里的孩子们的课桌破烂不堪,很多学生对那里的艰苦条件感到非常惊讶,这样他们不仅仅对农村孩子的生活有了一个认识,而且也教育了他们更加珍惜美好的大学生活。许多同学在看望了孤寡老人之后也表示自己以前对家里的老人关心的太少了。“到基层去体验生活”是张文仙对孩子们的愿望与要求,关注弱势群体,关注社会是每一个大学生应做的。”
 
  其实,张文仙对自己的学生要求也非常现实:去适应社会。为了适应社会,需要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提高自己的文字功底,加强自我约束能力。张文仙关心每一个学生的未来,每当看到自己的学生走向社会,找到一份好工作,张文仙都打心眼里的高兴。她希望她的每一个孩子都能生活的好,能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就在采访接近结束的时候,张文仙提到自己明天就要去武汉大学参加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奖的颁奖仪式。记者随口问道她什么时候出发,却意外的得知明天下午她才启程。原来就是一上午的时间她也很难挤出来,一上午可以干的事情太多了。
 
  “这些年,我从来没想过能得到什么荣誉名利,能拿到这个奖应该算是意外之喜。我只是用真心在关爱每一个学生。但是付出总有收获的,我相信每一个真心为学生付出的老师都能得到回报。”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样的比喻太残忍,我觉得那些在平凡岗位上默默付出的教育工作者们更像是是照亮我们生命的那缕阳光,永远散布在我们的周围,给我悄无声息的温暖。愿这束光能够照亮到更多的地方,温暖更多的人。